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重慶大學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的分數在698至704分,位次為1490至122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698至704區間才能上重慶大學。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重慶大學
1、2022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7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76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綜合(物)最低分需要7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47名;
3、2021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90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7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0名;
5、2020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9):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86名;
6、2020年海南考生上重慶大學(8):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7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6名;
二、重慶大學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重慶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701 | 1476 | 教育部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705 | 1347 | 教育部 |
2、2021年重慶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98 | 1490 | 教育部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706 | 1220 | 教育部 |
3、2020年重慶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99 | 1386 | 教育部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704 | 1236 | 教育部 |
每年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大概在高考成績公布后的3天后開始,就是考試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每個省份可能相差幾天。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報時間的,所以考生要時刻關注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以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耽誤志愿的報考。
高考志愿是分批次錄取的,本科和?频奶顖髸r間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報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批次錄取結束后才開始進行下一個錄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關注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每年都會根據高考錄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作出一些調整和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報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試院,參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報時間。
如何查詢自己大學學的專業代碼
高考填報志愿時,專業代碼都會刊登在學校發放的高考招生計劃里面?忌顖蟾呖贾驹副仨毎凑崭呖籍斈甑恼猩媱澾x擇報考的院校及專業,必須填報招生計劃里面公布的專業代碼,不能填報往年的代碼。
以下幾種方法都能查到學校代碼和專業代碼:
1、去你所在省的招生考試院網站訪問一個招生考試報,上面各個省的學校在你們省的招生計劃、代碼都有的,你可以查查看。
2、招生專業目錄包括當年在本省市所有招生高校的名稱、院校代碼、招生計劃、專業名稱、專業代碼、各專業招生計劃數等。
3、每個學校里的招生簡章里就會有所有專業的代碼。因為想要獲得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大學的招生簡章里來看到。
4、有關教育部門的官網也會有高考填志愿專業代碼的有信息。
三、重慶大學最新介紹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學校創辦于1929年,在20世紀40年代就發展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成為國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社科類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逐步發展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1998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三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學校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4年,學校被確定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設7個學部35個學院,以及附屬腫瘤醫院、附屬三峽醫院、附屬涪陵醫院、附屬中心醫院。教職工5300余人,在校學生4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來華留學生170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5300余畝,有A校區、B校區、C校區和虎溪校區。 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各項事業保持快速向上向好發展勢頭,綜合辦學實力、學術聲譽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人才培養 以造就“行業精英、國家棟梁”為己任,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40余萬名高素質人才,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員,40余人當選為兩院院士。近年來,認真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六大育人陣地,入選全國首批10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2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承建高校。大力實施“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成立本科生院,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加強通識教育。4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30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學、物理專業進入“強基計劃”。持續深化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獲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5個;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博士生招生規模增至1000余人。深化“產教融合、跨界培養”,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五年來在全國各類大學生競賽中獲獎4400余項,其中獲全國特等獎和一等獎260余項。 學科建設 堅持以學科內涵發展,按照“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文科、繁榮社科、拓展醫科、提升信科”的思路,建立健全適應科技高速變革的學科優化布局機制以及適宜產生未來引領學科的體制機制,著力構建一流學科生態。持續加大“先進制造”“智慧能源”“新型城鎮化”三大學科群建設,按照新一輪“雙一流”建設規劃,推動機械、電氣、土木等特色優勢學科率先達到世界一流。先后成立醫學院、醫學部,高起點推進醫學學科加快發展。啟動實施《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基礎理科卓越行動計劃》,加快提升基礎學科整體發展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先后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冶金、儀器、礦業、機械、土木、交通運輸等6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前50名。 人才隊伍 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系統構建起“3+7”人事人才制度體系和四層次七類別人才引育“金字塔”,積極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氛圍,以先進體制機制激發高層次人才持續匯聚的內生動力,F有專任教師3100余人,其中院士等國家級人才200余人,博士生導師1000余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 科學研究 深化科研管理服務改革,構建起“1+5”新型科研創新體系,以新的體制機制促進高質量成果產出。加強創新體系內涵建設,全面實施基礎研究珠峰計劃、重大項目成果人才培育計劃、重點研究基地構筑計劃、軍民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加強科研前瞻布局,全面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推動建設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培育建設“超瞬態實驗”大科學裝置,推動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謀劃建設合成生物學、未來芯片、量子物質科學等高水平原始創新平臺!笆濉币詠,新增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23個,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2400余項(其中牽頭千萬元級以上重大項目40余項),榮獲國家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60余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大科學裝置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Nature》《Science》正刊論文等均取得歷史性突破,科研總經費屢創新高(2020年達到22.85億元),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和獲權發明專利數量顯著增長。實施人文社科繁榮計劃,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榮獲魯迅文學獎,持續推進“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地方政府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重慶人才發展研究院”等新型高端智庫平臺建設,服務科學決策。學校主辦的7種期刊入選權威、核心期刊。 國際合作 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186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合作平臺近20個。重慶大學-辛辛那提聯合學院合作辦學成效顯著。鼓勵支持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年均學生出國(境)訪學人數達到3700余人。致力于中華文化推廣,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積極打造“留學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課碩博項目45個、全英文授課課程300余門。 社會服務 始終堅持“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辦學宗旨,積極發揮社會服務職能。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南京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和新型高端研發機構落地生根。牽頭研制的月面微型生態圈在月球上種植出第一片綠葉,完成人類首次月面生物生長培育實驗。成立了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全國第一家高校董事會,大學科技園獲認定為全國首批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積極推進對口支援高校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定點扶貧和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助力云南省綠春縣和重慶開州關面鄉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發揮附屬醫院優勢,在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等領域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學校以“扎根巴渝大地、服務重慶發展”為己任,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主動發揮智力優勢、人才優勢,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與重慶市政府共同啟動籌建重慶實驗室、共建長江生態環境學院;與萬州區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與高新區攜手推動“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建設,培育建設“超瞬態實驗”大科學裝置;與沙坪壩區共建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共建國際聯合研究院;與沙坪壩區、高新區、華為公司共建超算中心;與兩江新區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創新平臺;與璧山區共建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在武隆區建設氣球平臺微波垂直傳能試驗驗證平臺等。牽頭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著力打造成渝科教創新共同體。 校園文化 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凝練弘揚“復興民族,誓作前鋒”的重大精神,以一流的大學文化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獲評第二批“全國文明校園”。大力選樹先進典型,近百名教師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最美奮斗者”“最美高校輔導員”等榮譽稱號。潛心打造校史館及“立德樹人”專題展覽館,深入挖掘愛國奉獻精神內涵,弘揚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創作《重慶家書》《重慶往事·紅色戀人》《光華》《初心·1929》《寅初亭》等原創話劇作品,講好“重大故事”,展示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傳承和打造以川劇為代表的特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獲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川。﹤鞒谢。建立師生、校友人物特色檔案資源庫,打造“重大文庫”,傳播重大精神。實施建筑文化景觀完善工程,學校近現代建筑群和早期建筑群分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和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面向未來,重慶大學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